2014-02-14

【影史】義大利新寫實主義





◎泛指年代


1945-1950年代初期

◎時代背景
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身為戰勝國之列的義大利,國內卻是百廢待舉。墨索里尼政權垮台、原本長期專注拍攝華美史詩電影及喜劇的片廠破壞殆盡,本地電影工業頓時失去了重心。經濟蕭條、電影拍攝資源的缺乏,使得電影工作者轉向以現實社會為主的故事做為取材,造就影史上著名的新寫實主義 (Italian Neorealism)。


◎鮮明特色

1.實景拍攝,自然光(但大多數的影片仍有在室內搭景),採事後配音。攝影機運鏡流暢,剪接、敘事樸實無華。
2.故事多反映及批判義大利戰後社會的真實情況、底層社會問題。取材於日常生活,富有濃厚人情味及感情色彩。
3.非職業演員的使用。例如《單車失竊記》的父子演員是導演在街上找來試鏡的。
4.對歷史的反省,社會主義思想,具有人道主義關懷。


◎代表導演及此時期重要作品


羅貝托‧羅賽里尼  Roberto Rossellini


《羅馬不設防城市》劇照



羅馬,不設防城市》(1945)

費里尼聯合編劇。本片正式開啟新寫實主義之濫觴。由於底片匱乏,故採實景拍攝、自然光源,演員部分則啟用非職業演員,與職業演員混搭。其中穿插不少偷拍的真實發生事件影像 (如軍隊走過街頭),添增紀錄片般的紀實質感。

老鄉》(1946)

費里尼聯合編劇。

德意志零年》(1948)

奧地利籍導演麥可哈內克所推崇。


狄西嘉  Vittorio De Cica


《單車失竊記》劇照





單車失竊記》(1948)

新寫實主義經典之作。

擦鞋童》(1946)

慈航普渡》(1951)

釘子戶集體抗爭拆遷記。狄西嘉遇上奇幻狂想?獲得第四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。

風燭淚》(1952)

當年上映時遭受到輿論抨擊,歷史學者大多認為本片終結了新寫實主義運動。


維斯康提  Luchino Visconti


《大地震動》劇照

對頭冤家》(1943)


大地震動》(1948)




◎後續影響


義大利境內:進入五零年代後,經濟復甦。費里尼《卡莉亞之夜》、安東尼奧尼《城市愛情故事》、奧米《求職記》等,陸續發展出個人作者風格。

國際:法國新浪潮、印度導演薩耶吉雷、台灣健康寫實電影、台灣新電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