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12-02

【桃園市】巴陵橋.拉拉山自然保護區

第一次去拉拉山,是我唸小學的時候,當年是從角板山搭台汽客運上山的。對拉拉山的印象,記憶猶新,尤其是在濃霧瀰漫的森林間徘徊穿梭、抬頭仰望那些高聳參天的千年神木,還有甜美多汁的水蜜桃。多年已逝,終於又有機會重遊舊地了。


前身是日據時期「角板山三星警備道」、編號台七線的北部橫貫公路,是從桃園大溪通往宜蘭的山林要道,全程約123.6公里,與中橫、南橫並列「台灣三大橫貫公路」,也是台灣三條橫貫 (中橫毀損之前) 公路當中,距離最短的一條。




想要驅車遊北橫公路,我認為需要有相當的駕駛技巧。不若蘇花公路雙線之便,看似蜿蜒無止盡的北橫,時窄時寬,尤其到了復興段,幾乎全是羊腸小道;因此每到下一個轉角,都得面臨會車的考驗。假日來臨時,遊覽車、轎車紛紛出籠,如果打算考驗自己有無膽量,可以來北橫磨練磨練,保證變成達人。



話雖如此,但北橫沿途風景秀麗,層層交錯堆疊的翠綠山巒、峭壁深峽,穿越無數個人工開鑿出的岩洞,遊走於光影之間;橫越廣闊綠意間的鮮紅橋梁,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的意境,著實令人印象深刻,多少能化解駕車時帶來的緊繃感。

行經榮華,途經高義橋,見橋底有一野溪瀑布,因此我們選擇在此短暫停靠。應該是前幾日下過雨的關係,水量驚人,頗具氣勢。

高義橋下的野溪瀑布,水量豐沛。





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,逐來到平坦寬闊的河谷地,路幅漸寬、視野豁然開朗,淡紫色的巴陵大橋出現在我們眼前。

巴陵大橋是北橫著名的中哨站巴陵的迎賓地標。巴陵,在泰雅族語裡,為「巨大神木」之意。聚落共分上、下巴陵,拉拉山位居上巴陵。



當然最吸引我目光的不會是嶄新的橋梁,反倒是一旁已經「退役」的「北橫名橋」之一 ── 巴陵橋


1963年3月,北橫根據日本人留下來的舊道、加以拓寬,其中最為艱辛的工程,莫過於興建三座大跨徑的鋼拱橋,分別是大曼大橋(之後改名成大漢橋)、巴陵橋及復興橋。它們都橫跨大漢溪上游的溪谷,地形陡峭險峻、人跡罕至,人員器材進出都極為不便、施工危險度又高,由此可想見開路建橋之艱辛。有這些無名英雄在前線篳路藍縷,讓後人有完善安全的道路可走,在此向他們致上最高敬意。



日據時期,巴陵橋即為日本人興建的巴壟鐵線橋原址。在隧道口旁的小公園裡,有一根孤零零的巴壟橋紀念石柱,這是在大正三年 (1914年) 巴壟鐵線橋落成時,由當時的總督府土木局所立的。石柱正面刻有「バロン橋」,而背面刻有「大正三年十月成工 / 土木局」字樣,是北橫為數不多與「角板山三星警備道」有關的歷史遺跡,更顯得彌足珍貴。


巴陵橋興建於溪谷兩端的岩壁之間,因此兩邊各有開鑿隧道。如果能回到過去、實際驅車走上一遭,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滋味,感受想必很特別。

隧道內有不少泰雅族的人文展示與彩繪壁畫。

除去交通要塞功能,轉變成人行徒步專用的巴陵橋。


從舊橋遠眺巴陵大橋,總覺得缺乏令人驚豔的美感、甚至突兀,但一想到是為了紓解拉拉山日漸龐大的車潮,新橋的設置,似乎變得那麼理所當然了。



驅車途經下巴陵,離拉拉山所在的上巴陵聚落還有六公里路,真是趟遙遠的旅程。在拉拉山遊客中心稍作歇息,注意到巴陵古道的導覽圖,看來是另一個值得走訪的新景點。今日無緣來訪,期待下次再相逢。



在泰雅族獨特的族語中,拉拉山的「拉拉」有著登高眺遠的意思。這片位居海拔1500公尺、與世隔絕的溫帶淨土,擁有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檜巨木森林。1973年,一名文化大學教授發現這片壯闊的「神木樂園」,大感震驚,自此拉拉山聲名遠播,好奇的尋幽者接連上山造訪。1975年8月,省政府將拉拉山改成蔣經國命名的「達觀山」,並在1986年正式成立「達觀山自然保護區」。


我記得從小就是叫拉拉山,達觀山都是官方書籍上所寫。應是原住民意識抬頭,人們也習慣稱呼拉拉山勝過達觀山,所以近十年政府順理成章,改回拉拉山

拉拉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檜、扁柏巨木,區內有數十株珍貴的千年紅檜神木,為台灣紅檜木最多的森林保護區,棲息其中的稀有動物也不在少數。


拉拉山全年的平均氣溫約16度,常年雲霧瀰漫、氣候陰涼潮濕,難怪是遊客夏季趨之若鶩的消暑勝地,加上現在不再收取門票,確實很吸引人呢!



生態教育館作為起點,展開今日的拉拉山神木之旅。沿著依山壁而建的舊有林道而行,濃蔭蔽天、綠意盎然,盡是璀璨的鮮綠;沐浴於天然的森林芬多精,欣賞在岩縫中生機盎然的小生命,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恩典。


大約十五分鐘的腳程,見到第一號神木、表示我們開始進入神木區的範圍。拉拉山總共標記二十四棵神木,動輒數千年的樹齡、高度和胸圍各有千秋,不禁仰頭興嘆,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。

一號神木

二號神木


三號、四號神木


四號神木,一旁緊鄰三號神木。
可惜的是,通往五號至十二號神木的木棧道因崩塌而暫時封閉,因此這回無緣目睹這些神木的丰采了。


但這並不會打亂我們的行程。我們走過水源區,朝環形木棧道的中心路線直接而上,還是接連欣賞到不少壯觀的千年巨木,悠哉地享受檜木香氣的洗禮。

二十二號神木

二十一號神木

二十號神木



十三號神木



十四號神木



十五號神木,1993年時滑落懸崖,不見蹤跡。



十六號神木 (橫波臥龍)


倒臥在溪澗上頭的「橫波臥龍」。


十八號神木。為防雷擊,上頭裝有避雷設備。






福巴越嶺古道,可以銜接新北市烏來福山

從十八號神木順路而下,發現有條叉路可以通往福山,原來這條古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福巴越嶺古道。越嶺古道位於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,全長十七公里,最早是泰雅族人游獵的山徑,後來變成泰雅族人遷徙福山、烏來的路線,是條歷史悠久的古道。須經申請才准進入,如果沒有充足的登山裝備則勿嘗試。


十九號神木








久違了,拉拉山!期許還有下回,我能看到你更完整的容顏!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