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9-24

【彰化縣】王功弄濤.芳苑燈塔

王功是一處位於西部濱海的漁港聚落,除了以盛產王功蚵聞名以外,「王功漁火」更是昔日彰化縣八景之一。1996年,全國文藝季於王功舉辦,締造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先聲;自此之後,王功從原本純樸靜謐的漁村,朝向觀光休閒漁業發展。每年七月的「王功漁火節」,吸引不少搖滾青年趨之若鶩







王功的開墾史,要從林晉璧、林晉玉兄弟倆開始說起。1639年(明崇禎十二年),他倆自福建同安渡海來台。上岸後,他們看見此地三溪交會入海,似游龍口吐蓮花,並有七粒沙崙 (小砂丘) 環繞,猶如七枝蓮花梗浮出水面,呈現出「浮水蓮花」般的天然地理屏障。兄弟兩人頗為動容,決定在此落腳。

起初,當時地方上無名可謂之,直到蓋起一座位於海邊的宮廟,主祀池王爺,村民便將池王爺的宮廟做為當地的名字,「王宮」之名由此而生。後來,村民感念王爺的護庄之靈,召開村民會議決定,特將「王宮」改為「王功」,籲王功子孫莫忘王爺的功勞。

 王功是彰化縣境內唯一的漁港,亦是芳苑鄉最大村庄。它的興盛衰落,一切都與港口息息相關。清朝嘉慶時期,這裡已是台灣重要及繁榮的港口之一,因此當時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寶斗、五番挖」之說──「府」為台灣府(今台南市安平港),「鹿」為鹿港,「艋舺」是指北市萬華,「寶斗」是北斗鎮的舊稱,而「番挖」則是今日芳苑的古地名。在1904年 (明治三十七年) 發行的《臺灣堡圖》上,此地標示為「王功庄」。


好景不常。道光年間,王功漁港淤積泥沙,這處漁村就此沒落。一直到國民政府遷台、1966年至68年間進行填海造地,完成總面積462公頃的海埔新生地,作為魚塭養殖之用;翌年完成王功漁港濬深工程,才有改善港道淤塞的情況,可使較舢舨大型的漁船進出。但南北相距甚遠的燈塔,無法照映王功外海的船艘。1983年,財政部關稅總局在王功興建了一座高37.4公尺的燈塔,才讓討海人們得以安心。


台灣最高、年紀最輕的燈塔 ── 芳苑燈塔,或稱王功燈塔,八角形、黑白相間直條紋塔身,高聳矗立於漁港一隅,在靛藍天空映襯下,非常惹人矚目。




越過堤防,映入眼簾的是退潮過後、一望無際的廣闊潮間帶,鹹鹹的海風徐徐拂來,叫人心曠神怡。而轉型為觀光採蚵車的鐵牛車,忙碌地穿梭其中,當年的載蚵變成載人,真是物換星移。


漫步於潮間帶的道路途中,兩旁盡是整齊劃一的蚵架,有些看上去已經有點年代,裏頭似乎還孕育著不少小生命呢!



透過大自然曼妙的畫筆揮灑,連沙洲紋路都呈現如此有層次感。



在潮汐間踏浪,不時能聽見小朋友歡愉地嘻笑聲。





夕陽餘暉,鐵牛車呈一縱隊,準備要下班回家了。


告別波光粼粼的台灣海峽,折回王功漁港,遠距離眺望當地地標 ── 王者之弓。

橫跨漁港兩端、地處漁港出海口的王者之弓,這款橋名,取得煞氣,也很中二。


港畔散佈數座現代感的建築,分別為旅客服務中心、美食區及王功故事館。來此旅遊的人們多會選擇在此稍作停留、吃海鮮,順便抓隻「寶可夢」。

想瞭解王功的大小事,走一趟王功故事館,保證有所收穫。



王功擁有三百餘年的養蚵歷史,蚵嗲、蚵仔煎、酥炸蚵仔……各種花樣的蚵仔吃法,也是當地海產店的主打。



離開王功前,決定到漁港路的阿順活海產,品嚐「尚青ㄟ」海鮮料理,為今日畫上圓滿的句點。


【阿順活海產】

地址:芳苑鄉漁港路830號
電話:04-893-5688
營業時間: 周一至周日 10:00 a.m. ─ 21:00 p.m.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