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3-29

【南投縣】登瀛書院.敷榮堂

又一個暖洋洋的春日午後。循著中投公路往國道三號草屯交流道的方向前去,「三級古蹟草屯登瀛書院」的指示牌大而醒目,吸引住我的目光。




從車水馬龍的通衢拐進鄉間小弄,首先映入眼簾的,便是佇立於阡陌田埂之間的傳統書院。眼前恍若與世隔絕、美好祥和的田園景致,不斷地撩動著我的心弦。

登瀛書院的萬仞宮牆。
參天古木,蝶飛花舞。百年老榕環伺的老書院,古樸幽靜,煥發著它獨具的歷史韻味。這是草屯第一座學堂,亦是台灣六十二座傳統書院建築當中,保存最完整者。


登瀛書院的沿革,可追溯至西元1734年 (清雍正十二年)。最初是為了教化北投社人所設的土番社學,但隨著北投社人向東遷移至埔里社,土番社學沒了學生,反之漢人日漸增加,於是由北投堡總理莊文蔚、職員洪鐘英等人發起建立文昌祠,即登瀛書院,終於1848年 (道光二十八年) 竣工。


登瀛書院屬於私人義學,並有四個地方社團 (玉峰社、碧峰社、萃英社、梯雲社) 捐獻田產給書院,作為維持書院營運的經濟基礎。台灣被割讓以後,學田多半捐獻給日本人去建草鞋墩公學校 (草屯國小)、新庄國小及碧峰國小。至此,義學的教育功能,逐漸被新式學校所取代了。


登瀛書院為單進兩翼齋舍的三合院建築,外觀古色古香、宏大深廣,正前方有燕托翹脊的照牆一座。中央為三開門的正殿,並有兩齋舍 (護龍)、肄業房、山長房、藏書庫等。

正殿屋頂剪粘極為簡潔,殿內裝飾如木雕、彩繪,拼磚點綴其間,典雅樸素,保持書院特有的肅穆、樸素風格。


走近正門,上有「登瀛書院」牌匾,兩旁則為洪月樵 (1866 ─ 1928) 院長所題的楹聯:「登雲有路志為梯,聯步高攀鳳閣;
瀛海無涯勤是岸,翻身躍進龍門。」

洪月樵,日治後改名洪繻,字棄生彰化鹿港人清末秀才,也是位著名詩人,與連橫  (1878 ─ 1936)、胡殿鵬 (1869 ─ 1933) 齊名。其子洪 (1899 ─ 1980) 同樣是台灣文化界的大人物。

饒富閩南特色的花紋磚。


書院正殿主祀文昌帝君、朱子、魁星、文衡、孚佑等五文昌。




儘管書院功能不再,但前來求取功名的人們不曾減少。登瀛書院的五文昌,依舊是當地莘莘學子的精神寄託。



另一個欲拜訪的古厝,是位於登瀛書院不遠處的敷榮堂


敷榮堂興建於 1928 年 (昭和三年),宅號援引自王羲之的「脩植桑果,今盛敷榮」,以及許敬宗的「百卉敷榮」等辭藻佳句。「敷」有足夠、鋪展、傳布等意,又因宅主喜愛栽植花卉,並期許家業榮茂,於是便得此名。

敷榮堂山門前的風水池。池水乾枯,綠草如茵。
敷榮堂為洪氏家族所有,祖籍為福建漳州長泰縣。而建造這棟宅院的人,為開墾頂茄荖地區有功的洪秉正後代 ── 洪得中。洪得中一門上有四名秀才,下有七名醫生,人才濟濟,蔚為草屯地區的書香世家。在敷榮堂之前,他們已於草屯興建俗稱「秀才窩」的「望遠樓」,只可惜那幢古宅,已毀於九二一大地震。

洪得中於地方上從事種植甘蔗的工作,收成之後,轉賣給台中的明治製糖株式會社。多虧當時製糖業的興盛,洪得中獲得極多財富,逐在大正年間興建敷榮堂;此外,洪得中的兄弟洪火煉,也建有敷華堂一房。

洪氏兄弟兩人極為重視風水,故不惜重金禮聘名師,選得敷榮堂及敷華堂這兩處好陽宅,甚至連陰宅亦相當考究。所以山門牌匾所刻「秀聚東南」,亦是取其意。

仿巴洛克風格泥塑及綠釉花瓶裝飾。


從圍牆外窺探敷榮堂,可發現其三合院東、西合璧,不僅有日式清寂淡雅的園林風格,又有雕工繁複華麗、深諳閩南特色的建築語彙。


敷榮堂在九二一地震時也遭受到損壞,多年前修復完工後,曾短暫開放參觀過,入場費兩百元,收費頗為昂貴。不知為何,如今大門再度深鎖,況且又隱蔽於成片綠蔭之間,非常低調,是處很容易錯過的傳統宅第。若路過草屯,不妨留意一下。
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