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5-11

【苗栗縣】法雲寺.汶水老街

我的想法跟舒國治接近,欲品味苗栗,建議往內陸走。從公館鄉深入崇山峻嶺,大湖鄉就隱匿於這片蓊鬱山谷當中。汶水溪湖溪在此匯合成後龍溪,勾勒出媲美宣紙上國畫的潑墨山水,氣象萬千,確實只要來過一次,便會難以忘懷。

從汶水老街停車場方向遠眺金童山與法雲禪寺 (圖左)
位於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處的法雲禪寺,是大湖鄉著名的百年古剎。自創建以來,一向是遠近馳名的佛門聖地,曾與月眉山靈泉禪寺、觀音山凌雲禪寺、大岡山超峰寺合稱日據時代台灣佛教四大道場。西元1928年,苗栗栗社詩人賴江質所吟詠的《苗栗八景》,有雙峰插漢、虎嶼觀潮、焰山雲霧、磺山噴火、明德泛月、獅山覽勝、墨硯吞雲、法雲啣煙,其中就包括法雲寺,足見法雲寺在苗栗人心中的地位。

當然,隨著旅遊事業日益發達,法雲寺已敵不過草莓的香甜魅力,年輕人不再願意拜訪名勝、名山,法雲寺自然淡出大湖鄉的旅遊版圖了。我們首站先抵山腳下、台六線省道旁的法雲寺牌樓,牌樓後方即是銜接兩岸的古樸吊橋,它有個別具禪意的命名,曰彼岸橋

彼岸,佛教語。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為「此岸」;超脫生死,即涅槃的境界為「彼岸」。唐朝玄奘大師便譯作「到彼岸」,意思是完全、絕對圓滿,也就是修行完成的意思。

橫跨潺潺溪流的彼岸橋曾是通往法雲寺唯一的交通管道,所有物資運輸全都仰賴這座吊橋。現今不遠處有新式的水泥橋「彼岸橋」供轎車行駛渡溪。

過了吊橋,通往寺院的登山步道名為「阿鞞跋致嶺路」。昔日要參拜法雲寺,徒步登山一千八百二十個石階,登上山巔需耗費三十分鐘。西元1965年4月,台北大同公司創辦人林煶灶伉儷為報開山祖覺力老和尚度化因緣,發心開闢環山道路,命名「妙賢路」。道路開闢後,小型轎車可沿著柏油山路即能抵寺院山門,這條朝聖山徑就少人行走了。

若有心力我應該會選擇登山拜訪法雲寺,但因有家人伴行,還是開車上山吧!於是,我們折返牌樓取車,駛過新「彼岸橋」,一路蜿蜒上山,不到五分鐘即抵法雲寺後方停車場。





法雲寺庭園環境清幽,林木茂盛,古木參天、老松蒼勁,許多怪石造景令我憶起日本鎌倉的古寺。穿梭於通往大雄寶殿的小徑,兩側杜鵑及不知其名的花兒姿意綻放,將園林點綴得好不熱鬧。


庭園裡的松樹皆已有八十高齡,腰圍非常粗厚,需動用好幾個人才能把它抱住!




大雄寶殿一隅有個頗為重要的歷史遺跡 ── 大湖開發紀念碑為西元1917年 (大正六年) 大湖地方紳商所立。碑文記載西元1862年 (清同治元年) ,吳定新、吳定連、吳定來、吳定貴兄弟挺進出磺坑以東的深山墾荒,共率佃戶四十多人、雇用隘勇百餘人。沿途困難重重,並遭受泰雅族的攻擊,吳定貴、吳定來兩人都死於戰鬥,是一則血淚斑斑的漢人開拓史

法雲寺之所以創建,也與吳家息息相關。吳氏家族完成階段性抵禦任務後,回程曾於此地休息,舉目見觀音山鞍部正是難得的住所,於是在此搭寮,發誓將來安撫原住民之後,一定要在這建觀音亭,以答謝神恩。儘管後來觀音亭興建無果,但也間接開啟開墾大湖的基礎。最後,大湖終於變成以漢人為主的農業聚落。





大殿旁還種了株象徵智慧的波羅蜜樹,每年8月至12月間,就會結滿果實,粒大數多,眾人看了嘖嘖稱奇。我造訪的時間適逢三月中旬,當然此景就見不著了。







觀音亭沒建成,吳定新就先離世了。為了完成兄長遺願,弟弟吳定連始終沒忘記建廟的想法。一日,地方仕紳劉緝光、林木生偶遇福州參學之妙果和尚返台,三人一夕傾談,建寺計劃又再度提起。吳定連得知此事後,捐巨全、慨施土地供建廟使用,只差主持就成事了。

妙果和尚為此重返福州鼓山湧泉寺,迎其師覺力老和尚來台,共負開山臣業,並任一任主持。西元1912年 (民國元年),法雲禪寺正式創建。


最早的法雲寺,因1935年遭關刀山大地震所震毀,直到台灣光復之後,才又重修大雄寶殿。新築的大殿採少見的日式寺院結構,頗有大唐古風,綠色琉璃瓦配上雪白牆身,莊嚴雄麗。

大雄寶殿奉祀由新加坡弘宗法師捐贈的白玉釋迦摩尼佛一尊。這尊佛像高約九尺、重達萬斤,全於緬甸雕刻完成。

於大殿前廣場遠眺,居高臨下,整個大湖汶水地區盡收眼底,視野極佳。


俯視汶水溪谷及新彼岸橋。這片由汶水溪和後龍溪沖積形成的河階台地,放眼望去,原本整片的黃金稻浪,已被一畦畦整齊有序的草莓田所取代。


由於是駕車直達山巔,所以錯過了法雲寺的地標山門。循著大殿右側的「阿鞞跋致路」下山,穿越竹林,不到三分鐘就能抵達山門。


環山道路「妙賢路」的石碑就立於山門左側,而右側的「阿鞞跋致嶺碑則是立於日據時期的古碑,說明山徑興建始末。另外,寺院後山的出磺坑古道即為吳氏先人走過的足跡,現在是滿熱門的登山步道,期待未來有機會再訪。


走回法雲寺後,臨時起意抽個籤,沒想到竟抽中上上籤,心情大樂,讓這趟春遊賦予一層新意義。

返回山麓,決定前往一旁的汶水老街參觀。將轎車停放在溪畔停車場,意外撞見粉色山櫻花盛開,美不勝收。






座落於河階台地上的汶水村,是獅潭鄉最南端,自古即為公館及獅潭進入大湖的重要門戶。早從清代開始,這裡就已是相當繁華的客家聚落;省道台六線闢建以後,這裡更顯發達,不少山區貨物都聚集以此,再透過台六線運往苗栗市區。



後來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設立,外環道路避開了汶水村,車輛及人潮改道,使得此地陷入寂寥,榮景不再。近年在政府社區的總體營造協助之下,汶水村進行空間再造、招牌統一,期許與鄰近的泰安溫泉區和觀光草莓園做結合,共創雙贏。觀光,正式成為汶水村的主要經濟命脈。






汶水老街指的就是貫穿村里南北的台六線,是全村最熱鬧、最大條的街道。道路兩側還保持兩層樓的街屋形式,但多已改為現代外觀,古意盡失。走到一間名為「獸肉店」的商號,竹竿上掛著成排豬肝膽。豬肝是客家族群的傳統佳餚,而日曬則為汶水老街獨特的人文景觀。





位於老街正中央的汶水派出所,地基硬是比其他街屋高上一截,有種「高高在上」宣示地位的錯覺。早年泰安溫泉還是山地管制區時,都必須在此申請入山證。圍牆及門柱還維持著古意盎然的味道。


汶水老街沿途盡是主打客家料理的餐廳,老字號店鋪不少,無怪乎遊客喜歡採完草莓、離開泰安溫泉時,都會順道來此用餐,體驗道地的客家美食。散步到街尾,終於看到一幢日式街屋,應是老街上唯一倖存的歷史建築物吧。







或許是特色稍嫌不足,也沒有豐富歷史遺跡,周休假日的汶水老街,感受不到商業熱絡,顯得十分蕭條冷清。若你厭倦台灣人普遍定義的「老街」、喜愛尋幽訪勝,這樣靜謐怡人的山城聚落,是值得來一趟的。
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